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柳华林 烟台报道

春季气温回暖、日照充足,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骨骼对钙的吸收效率提高,正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黄金时期。结合最新研究和临床建议,福山区人民医院骨科专家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为您科普春季防治骨质疏松的几大要点。

饮食补钙,筑牢骨骼基础

成年人每日需摄入800毫克钙,50岁以上人群建议增至1000-1200毫克。春季可多食用牛奶、酸奶、豆制品等优质钙源,同时推荐富含镁、钾的绿叶蔬菜(如菠菜、芥蓝等),其钙含量比牛奶更高,且富含维生素K,能促进钙沉积。若饮食不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建议分次补充以提高吸收率。

科学运动,增强骨密度

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天然药方”。推荐负重运动(如快走、慢跑)和抗阻训练(如深蹲、哑铃),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老年人可选择太极、八段锦等低冲击运动,既能锻炼平衡能力,又能减少跌倒风险。需注意,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晒太阳,激活“阳光维生素”

春季日照时间延长,紫外线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建议每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晒太阳20-30分钟,每周至少2次,同时注意避免正午暴晒,以免晒伤。

生活习惯,细节决定健康

1.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速骨质流失,酗酒会干扰钙代谢。

2.控制盐糖:高盐饮食增加尿钙排泄,过量咖啡因抑制钙吸收。

3.预防跌倒:保持居家环境干燥,浴室安装防滑垫,外出时穿防滑鞋。

特殊人群需警惕

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下降易发骨质疏松,建议通过饮食、运动调节改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甲状腺疾病患者,需定期监测骨密度。

骨骼健康,才能拥抱活力生活。春季防治骨质疏松要做到“防、补、动”结合,晒一次太阳,喝一杯牛奶,适度运动,让骨骼在和煦春光中强健起来。此外,若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