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各地抢抓农时有序推进农业生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09:53:00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清明时节农事忙。眼下,各地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为夏秋农作物丰收打下基础。

北方多地冬小麦进入春管关键期。当前,河北3300多万亩小麦长势向好,当地通过智慧灌溉浇水补墒,让冬小麦喝饱喝足第一茬“返青水”。目前,河北一、二类壮苗麦田占比超92%。在山东,6000多万亩冬小麦进入拔节期,全省累计派出各级农技人员14.7万人次,蹲点包片指导农户小麦春管,科学施肥、除草、防病虫害。

随着气温持续上升,甘肃、内蒙古等地陆续进入春播。在嘉峪关,新技术的普及应用让小麦种植实现了开沟、播种、施肥、铺滴灌带、覆土一次完成,与传统方式相比,大幅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同时还提高了小麦抗寒、抗旱、抗倒伏能力。在内蒙古,当地抢抓土壤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全面启动小麦春播。截至目前,内蒙古小麦已播种40万亩,预计4月下旬进入春播高峰期。

南方早稻生产有序展开。在安徽,早稻、再生稻进入全面育秧阶段,一个个自动化育秧工厂里,智能化育秧把出苗时间缩短了10天左右,每亩还能增产10%—15%。福建今年投入19.4万台(套)现代化农机装备,包括智能化育秧设备、北斗辅助驾驶系统、农用无人机等,为全省超141万亩早稻种植提供智能服务。广东1300多万亩早稻插秧已经过半。今年广东推广了24个优质高效水稻新品种,15项先进水稻种植技术,助力水稻育秧播种。
相关文章
-
【在希望的田野上】各地抢抓农时有序推进农业生产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清明时节农事忙。眼下,各地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为夏秋农作物丰收打下基础。北方多地冬小麦进入春管关键期。当前,河北3300多万亩小麦长势向好,当地通过智慧灌溉浇水补墒,让冬小麦喝饱喝足第一茬“返青水”。目前,河北一、二类壮苗麦田占比超92%。在山东,6000多万亩冬小麦进入拔
-
停伐10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三重转变
《内蒙古日报》(2025年4月5日1版)。地处祖国最北端,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春来得晚一些。4月初,莽莽群山中,遮天蔽日的森林还覆盖着积雪,交错纵横的河流还在封冻。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10.67万平方公里的生态功能区与亚马孙热带雨林同被誉为“地球之肺”。它维系着黑龙江、嫩
-
“内蒙古青城保”累计最高保障超460万元
记者日前从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获悉,为持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医疗保障需求,3月31日,呼和浩特市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内蒙古青城保”上线,累计最高保障超460万元。据了解,“内蒙古青城保”由人保财险呼和浩特市分公司、大地财险呼和浩特市分公司、中华财险呼和浩特市分公司、人保健康呼和
-
蒙观察 | 内蒙古“四普”新发现文物遗址点1397处
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自治区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包头市、通辽市、和林格尔县在会上汇报了文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据悉,内蒙古现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遗址点21099处,截至3月28日,全区已复核“三普”文物遗址点21
-
各地春耕备耕有序推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眼下,全国春耕备耕从南到北陆续展开。各地抢抓农时,有序推进春耕春管,保障粮食稳产丰产。今年,辽宁计划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330万亩、产量500亿斤。辽宁大连的农业部门成立了7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推广团队,通过科技大集、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向农户推广良种良法。黑龙江浸种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