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作为为全国“苹果之乡”,果园种植面积达百万亩,苹果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固支柱。然而,春季频发的低温冻害等极端天气,为静宁县的果园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保障果农利益、稳固特色产业发展根基,静宁县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汇聚多方力量,成功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果园防灾减灾体系,为当地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技术推广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关键。静宁县积极组织各类技术培训活动,邀请林果业技术人员深入果园一线,面对面地向果农传授防灾减灾技术。在李店镇薛胡村的果园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县林草局技术人员温有福正耐心细致地指导果农进行防冻液的涂抹、熏烟桶的安装使用以及保温膜的搭建。

温有福强调:“我们通过多年研究发现,在倒春寒来临前,采用树干涂白、喷施防冻液、果园熏烟等措施,能够使果树受冻率降低30%至50%。同时,我们还推广了果园生草、覆草等技术,这些不仅能改善果园生态环境,还能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果树的抗逆性。”

为确保防灾减灾技术能够真正落地生根,静宁县建立了“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的三级技术服务体系,组织100余名技术人员分片包干,深入果园进行一对一的精准指导。同时,利用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定期发布防灾减灾技术要点和气象预警信息,确保果农能够第一时间获取相关知识。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静宁县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在重点果园区域,配备了防冻风机、熏烟桶等设备,为应对低温冻害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为了有效降低冰雹对果实和果树的损害,静宁县还组织果农大规模铺设防雹网,目前全县的防雹网覆盖面积已超过20万亩。此外,静宁县还大力完善果园的灌溉排水系统,新建和改造排水渠道300余公里,安装智能灌溉设备5000余套,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显著提升了果园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

目前,静宁县已经成功构建起一个“硬件防护+技术支撑+应急保障”的综合防灾体系,并扩大果园保险覆盖范围,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静宁县果园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下一步,静宁县将持续优化防灾减灾措施,不断探索和创新防灾减灾的新模式,为果园的安全生产和果农的稳定增收提供坚实的保障,让苹果真正成为果农们的“甜蜜果”“致富果”。(记者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