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锐:给大国工程当“眼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1:22:00
“高技能人才”
原标题:
田国锐:给大国工程当“眼睛”
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
“测量贯穿工程建设全阶段,为施工提供关键数据,决定工程建设的位置与方向。”谈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测量大队队长田国锐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隧道测量好比工程的‘眼睛’,1毫米的误差就可能意味着数米的偏离,容不得半点马虎。”
近年来,田国锐“死磕”毫米级精度测量,带领团队攻克了拉林铁路巴玉隧道、中老铁路万和隧道、大瑞铁路老尖山隧道等国家重点工程中的测量控制难题。
在近期公布的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中,田国锐榜上有名。

田国锐在张唐铁路测量现场。受访者供图
“一点误差都不行”
2018年深冬,海拔3560米的青藏高原风雪肆虐。
在拉林铁路巴玉隧道内,田国锐浑身是汗。他站在岩爆频发的高温作业面,手中的全站仪因“中暑”反复关机,洞内导线角度总有两秒核对不上。
拉林铁路巴玉隧道是当时世界上岩爆强度最大、独头掘进距离最长、国内埋深最大的高原铁路隧道。隧道94%的区域位于岩爆区,这里“石头像炮弹一样飞”,施工难度极大。
“田队,要不先这么用?”一位年轻的技术员看着不断掉落的碎石,声音发颤。
“就这么用?一点误差都不行!我们如果忽略这个误差,其他微小的偏差也会逐渐累积,误差就会像雪球一样滚到对面山头,我们所在隧道将无法与山对面的隧道准确对接。”田国锐抹去护目镜上的蒸汽,将三脚架往岩缝里又楔进一寸。在他身后,LED灯带在隧道穹顶划出一道“银河”,测量数据在显示屏上跳动。
这是田国锐在摸索研发“主副导线网控制双洞隧道测量工法”过程中的一幕。
“巴玉隧道是双洞隧道,受高岩爆影响,洞内控制导线频频出现短边现象,导致数据存在误差,影响方位角传递精度,增加了隧道控制测量的难度。”田国锐解释,必须摸索研发新的技术工法,及时处理短边问题。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田国锐全程参与了巴玉隧道控制测量工作,进洞测量一待就是30多个小时。田国锐还带领团队反复在野外进行模拟试验,从依靠氧气瓶和药物缓解高原反应,到逐渐适应高原环境。
田国锐的同事辛金珠说:“田队测量时有个‘三不原则’:不放过一个异常数据、不拖延一次复测、不将就半点误差。”拉林铁路巴玉隧道顺利贯通后,横向贯通误差仅11.8厘米,不到允许误差的一半。
田国锐介绍,“主副导线网控制双洞隧道测量工法”后来还应用在成兰铁路榴桐寨隧道、成自铁路白云山隧道、宝坪公路秦岭天台山隧道等项目中。
“传技术更是传精神”
测量员白天跋涉高山深涧,测量放线,晚上复核海量数据,绘制图网。田国锐说,给工程当“眼睛”,靠的是不怕苦不怕累,以及“再多一次测量、再加一次复核”的坚持。
这番道理,田国锐经常讲给队里的年轻人听。如今已是高级工程师的孟令叶,至今记得师傅田国锐教自己的第一课——“测量人要对数据负责到底”。
2018年,在中老铁路万和隧道一次测量任务中,孟令叶因赶工漏测了一个转点。田国锐得知后,立马带着他连夜赶回40公里外的万和隧道进行补测。暴雨中的盘山公路能见度不足5米,车差点滑下悬崖。
“到现场时,我们浑身都湿透了。师傅却说,数据不等人,咱们测完再换衣服。”孟令叶回忆道。他至今仍保留着当年那件满是泥浆的工作服,以此提醒自己。
在测量大队,每个新人都会经历3次特殊培训:第一次上工地,师傅会故意设置一个隐蔽的测量误差;第一次操作新设备,必须拆卸重组3次;第一次参与重大工程,必须手抄全部原始数据。
“现在年轻人学历高,缺的是‘手感’。”田国锐指着墙上泛黄的中国地图说:“咱们测量的不仅是坐标点,更是工程的生命线。”
在田国锐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里,有一个特别的“记忆角”。这里摆放的褪色安全帽上留着岩爆撞击的凹痕,磨破的登山鞋底沾着青藏高原的红土。“传技术更是传精神。”田国锐告诉记者,他想让年轻人明白,工匠精神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目前,田国锐积极发挥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通过每周一课等组织业务培训。田国锐带徒105人,其中46人成长为技师,18人成为高级技师,10人在国家级技能竞赛中获奖。
在高原帐篷里用哈气暖笔记录数据,在暴雨中为仪器撑伞自己淋透,在徒弟气馁时翻出泛黄的错题集……工作25年,田国锐从山西小县城的一名技校生成长为技术领军人。未来,他将用行动履行自己的承诺——“工匠的荣耀不在奖杯上,而在每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工程里”。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文章
-
又一企业华中区域中心落户武汉硚口,大数据将赋能大健康产业发展
极目新闻记者 王佳文通讯员 王婷4月7日,以“智能驱动健康·科技赋能未来”为主题的人工智能与生命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大会在武汉市硚口区举行。会上,多个科技创新项目签约落户中国科技开发院(硚口)创新基地。其中,首页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签约落户华中区域,将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数据解决方案赋能硚口区
-
水台镇:铆足干劲再出发,城乡焕新启征程
春潮涌动处,奋进正当时。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锚定“云上水台 康养福地”发展定位,以“拆、清、种、建”四维攻坚为抓手,创新“党建领航+环境提质+风貌塑形+绿美赋能”四位一体推进机制,全域开展城乡风貌提升百日会战,以绣花功夫雕琢温泉康养特色小镇新图景。党委高位引领,凝聚攻坚合力水台镇党委对示范线路风貌提升
-
田国锐:给大国工程当“眼睛”
“高技能人才”原标题:田国锐:给大国工程当“眼睛”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测量贯穿工程建设全阶段,为施工提供关键数据,决定工程建设的位置与方向。”谈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测量大队队长田国锐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隧道测量好比工程的‘眼睛’,1毫米的误差就可能意味着数米的偏离,容不
-
刘烈宏到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调研
每经AI快讯,据国家数据局网站,4月3日,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一行到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调研数据开发利用、数字内容场景建设、AI创新产品开发情况,并召开座谈会。每日经济新闻
-
技能之星|杜宇博:以丈量之精绘竞赛之荣
【来源:邯郸日报】在邯郸建筑工程中专学校的校园里,杜宇博这个名字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这位看似内向、实则内心坚毅的造价专业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与拼搏,在2024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工程测量”大赛中斩获佳绩,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奋斗篇章。2024年,杜宇博幸运地被选中代表学校参加这项省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