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至17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广东省医院协会承办的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年卫生健康对话(简称“对话”)系列活动在广东举行。来自美国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以及北京协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国内知名医院的约130名青年医生代表,相聚广州、佛山,开启交流对话的学术之旅。

与会嘉宾等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观交流。4月15日上午,中美青年走进中山大学校园开展对话。当天下午,中美青年参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并开展专题交流座谈。

鼓岭是福州市鼓山之北的知名避暑圣地,曾是大批在华外国侨民的消暑目的地。2023年、2024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相继成功举办“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

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年卫生健康对话系列活动聚焦“肿瘤学与心脑血管疾病”两大专科领域,围绕临床诊疗的最新进展、多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医学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并组织参会代表赴福建、广东等地开展学术之旅。通过在卫生健康这一中美两国共同关心的领域开展青年交流,共同探索医疗前沿的发展,促进中美医疗和服务水平的共同提升,为两国务实合作贡献青年力量。

15日上午,活动在中山大学南校区举办对话、专题分享活动。

“中国的医疗方案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如何尽可能降低患者焦虑和信息误区?你对中美医学交流的期待是什么?希望在哪方面进行交流合作?青年医生应如何做好准备,需要培养哪些核心能力来与AI有效协作?如何利用AI工具提升临床决策?如何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在座谈环节,中美青年医生就双方感兴趣的问题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这次中国之旅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见识到医疗系统的整合模式,更遇到了许多医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专业人士。这里的接待、美食、人文氛围和医疗设施都很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学生Maximilian James Wagner主攻整形外科方向,曾跟随父母在上海生活7年,此次时隔多年再来中国,他坦言仍旧非常亲切。“广州非常美丽,阳光明媚的天气让人心情愉悦。历史悠久的寺庙建筑和各色美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Maximilian 看来,中美医疗体系各有特色,这次交流让他意识到不同治疗方案的整合价值。“中国在个性化医疗方案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这种跨文化学习对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华裔美籍学生邢恩泽(Enze Xing)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主攻皮肤炎症研究,明年将开始皮肤科住院医师培训。作为拥有双重文化背景的医学生,她也致力于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前几日,她促成了密歇根大学同事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的深度对话,成功推动了一个联合研究项目的启动。在她看来,这种民间学术互动对促进两国医疗合作具有特殊意义。

邢恩泽五岁从山东青岛移民美国,此次是其时隔十五年首次回国,她惊叹于中国医疗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提到中国同行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前沿探索令人印象深刻。“这次到访福州、广州和佛山,能明显感受到中国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更令我感动的是人们的热情接待,这种温暖体验与我儿时记忆中的中国一脉相承。”

加强医疗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健康挑战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副院长李学军看来,医学作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核心领域,具有超越国界的合作优势。中国头部医疗机构正从“技术跟随”迈向“全球并跑”,尤其在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治疗等关键领域已形成独特优势。“我们与国内多所医学院校以及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多所顶尖院校长期保持着交流合作,这种交流对话对于医疗领域高质量发展十分有助益。”

与会嘉宾到中山大学校史馆参观。如何预防和应对心脑血管疾病,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项健康挑战。中国在今年提出“体重管理年”,旨在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使用针剂减肥,还是通过运动和饮食管理减肥?参加此次对话活动的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田然,就这个问题和中美同行进行了有趣的交流。“我们提倡要把健康生活方式放在前头,他们也很认同我们的观点。”

“在这次系列活动中,我们双方在医学生和年轻医生的培养制度上交流得比较多。尤其是在规范化培训等方面,双方围绕在制度运行过程当中的差异和不足,可以进一步探讨更好的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副主任医师徐徕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姝泓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姝泓、庄小龙

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姝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