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
新华社世界读书日网络直播活动
关注福州闽都状元文化
福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
吴恒之(“十九先生”)
作为“读书明星”
聚焦福州科举历史文化和传承
向全国观众讲述福州“顶级学霸”的故事

“十九先生”(右)在直播中。(视频截图)

活动在腾讯、抖音、百度、微博等平台
及福州日报社网端播出
吸引超百万人次观看

扫码观看视频

这是自2023年、2024年之后,他连续第三年登上新华社所属媒体,也是他的首次网络直播。

福州首个状元许将

出自晋安鼓山



福建科名鼎盛,八闽首府福州更是留下“一县七年三状元”“一县七里三状元”“一榜三鼎甲”“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五子登科”等科举佳话。吴恒之认为,这和唐宋经济重心南移、官学普遍设立、书院等民间教育繁荣有关。唐宋以后,才学兼优的学者型官吏不断被派到福州主政,使得福州文教发展达到了鼎盛。

福州十中东山校区许将文化广场(资料图


说到状元,不得不提到福州首个状元许将。吴恒之介绍,许将籍贯福州闽县虎园,就是今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横屿村。北宋嘉祐八年(1063),许将摘得状元。当时,担任主考官的欧阳修读了许将的赋后,认为此人前途不可限量,赞叹道:“君词气似沂公,未可量也!”沂公即北宋真宗朝状元、名宦王曾,是历史上少有连中三元的状元。后来果如欧阳修所言,许将入朝后,很快便崭露头角,先后担任明州通判、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尚书左丞等职,流芳千古。

自此福州在科举上成绩斐然,历有许将、陈诚之、萧国梁、郑侨、黄定、郑性之、马铎、李骐、龚用卿、陈谨、翁正春、林鸿年、王仁堪等26位状元及超过3000位进士(另有其他不同统计数据)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以进士论,有宋一代福建中选人数约占全国1/4,此中又以福州最多,其进士人数高居全国第一,文风之昌盛,震烁华夏。

状元遗迹今何在

流芳山水坊巷间



吴恒之说,在许将高中状元的5年前,被誉为“状元岭”的大北岭古道开通了。宋以前学子进京赶考,要取道闽江到闽北再转入浙赣,这条水路凶险万分,驿道多攀附于悬崖峭壁之上,以人工凿出,陡峭险峻。宋嘉祐三年,时任福州郡守的北宋名臣蔡襄牵头,由怀安知县樊纪募资修建大北岭古道(福温古道),并逐渐形成了集镇、邮驿等设施。此后,这条北驿道成为福州学子进京赶考的重要之选。如今,新店镇象峰村往宦溪镇沿线,仍保留约3.6公里的古驿道遗迹。近2000级的石阶被岁月磨得发亮,沿着这条古道,一代代寒窗苦读的学子们走出福州、福建,一路北上,他们以毕生所学博取一个光明的前程,践行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梦想。

状元岭(资料图)


鳌峰坊则与福州第二位状元陈诚之有关。鳌峰坊先后走出南宋的陈诚之和明朝的陈谨,书写了“一坊两状元”的佳话。吴恒之讲述了坊名的由来:“陈诚之考中状元的第二年,所居住的九仙坊改名为登瀛坊,后又更名为鳌峰坊,取‘独占鳌头’之意。”

福州繁荣的科举文化留下了不少有关状元的地名和掌故,吴恒之介绍,以晋安区为例,不仅是首任状元许将故里,还走出了明代状元龚用卿,多位宋、明、清代状元也在晋安留有事迹。辖内的遗存则有状元岭、状元路、登云路、状元桥、状元摩崖石刻、状元读书处、状元后裔村、状元墓、状元匾额、状元堂号等。

状元故事被口口相传,推崇备至,与状元有关的遗存往往也成为当地的名胜,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位于晋安区的大北岭古驿道(福温古道遗存)、小北岭古驿道(福瓯古道遗存)相继迎来了新生。2008年,大北岭古驿道得到全面修复,建成了文昌阁、大北岭健身公园等配套设施,并被赋予了新名字——状元岭。2023年,晋安区在寿山乡“岭头集镇”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小北岭古驿道进行了完善提升。

时光悠悠,承载着沧桑和荣光的古驿道,如今成了群众享受山水之乐、追思怀远的网红打卡景点,每年接待众多团建、研学团队和各地游客。近年来,每年元旦、春节、重阳、中高考前夕等重要节点,游客们登高览胜,重走状元路,从这些学子坚韧不拔的历史背影中汲取精神力量。

用活状元文化

增强闽都文化自信



状元文化是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历代状元也用自己的一生实践印证着闽都文化的内涵精髓。吴恒之说:“福州状元多为良臣、名臣,在宦途上皆有所作为。他们或务实清廉、政声斐然,如许将、黄定、王仁堪;或不惧奸佞、忠直不阿,如陈城之、陈谨、翁正春;或崇文重教,如郑性之、林鸿年;或繁荣海市、出使番邦、追求实务,如黄朴、龚用卿、林鸿年等。他们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儒家为人为文为官的典范,也成为提升闽都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州省会城市新形象的璀璨名片。”

“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文化基因,为福州人提供了丰厚滋养。”吴恒之认为,对闽都状元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助于增强闽都文化自信,凝聚“福州都市圈”的文化向心力,进一步为福州的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赋能。

图片
于山“状元峰”摩崖石刻。池远 摄

没想到,我们福州竟有这么多状元!

不少市民观看直播后表示。

Q
如何进一步推动闽都状元文化
活起来、火起来?
吴恒之建议,可以探索直播等多媒体宣传手段,开展“进校园”活动、推出研学及文旅项目等,让更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走出书斋,进一步推动闽都状元文化IP出圈出彩,在新时代发挥其独特价值。
A






记者 朱榕

编辑 陈哲钊
审核 潘温祥
监制 程仁山 林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