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日报 》( 2025年04月16日 第 11 版)

□秦湄毳

三月的风还裹着残冬的冷意,我却分明嗅到了泥土深处蒸腾的暖。

出市区到郊野,春风招展,车轮碾上山路,几枝野樱从土畔探出一串串粉白手臂,像是大地向春天殷殷致意。此行要去的北水峪村,位于宝丰县最边缘,我的高中同学老高和他的俩同事新春新驻此村,我和一群同学建了助力乡村振兴后援团微信群,一直在关注支持。此次,是应老高之邀,第一次来到村子里。

转过道道山弯,层层叠叠的青绿撞进眼帘。朝阳里,有农人在山坡田里弯腰耕种采撷,姿势仿佛向土地行古老礼仪。

上午10点多抵达北水峪村委会,墙上贴着村情手绘地图,其上密布红蓝记号。老高的工作笔记摊在案头,掀开折页处,上面记着:“智障某,妻更呆痴,多子女,有扶持资金,有免费就读学校,可是可是,咋办咋助……”有大大的问号,有涂抹的笔迹,焦虑与沉思,透过笔迹喷溅在空气里。

午饭时分,我们一起抵达三名驻村干部住处,那是一所废弃小学校,窗户外面是荒山,但校园内旗杆上飘扬着一面很新的五星红旗。为迎接同学们的到来,老高昨夜已带同伴打扫过庭院了,三个大男人,顶着初春的寒意,赤脚细致地打扫了一番。

知道老高这儿条件艰苦,同学们给老高带了不少吃的,方便面、富硒花生米啥的。他的两位同事张罗着炒刚挖的山野菜,同学们把带来的烧鸡、牛肉、凉拌菜都拿了出来。午饭格格兑兑上了桌,大家挤挤歪歪落了座,挥舞着一次性筷子刚要开吃,老高电话响了。

镇上学校里有北水峪村的一名学生生了急病,急需车送医。为了这次相聚,老高期待了很久,也提前努力做了很多准备,碰上这件急事,他也只能先和同学们告别了。他交待我们:“赶紧吃饭,别等我。”说完就急匆匆开车走了。

将近两个小时,老高才回来,开心地吃着凉饭凉菜,说:“好在孩子没啥大事,就是过敏导致全身起了大片疙瘩。”

我们开车进村时,曾在村头问田间老人,驻村干部住哪里?老人说,你瞧,那红旗飘扬的地方。真是呢,红旗是暖是方向,是力量也是希望所在。你看,老百姓有难处,孩子生病找不到车,马上把电话打给了红旗下的驻村干部。

老高住室内,我看到墙角单人床上被褥未叠,桌子上半杯浓茶早已凉透。窗台上摆着新插的绿萝,藤蔓沿着脱贫攻坚进度表蜿蜒向上,在“乡村振兴”四个朱红大字旁绽开新芽叶,嫩嫩的绿绿的。而窗外,春风浩浩,荡漾着吹拂山冈。

下午,我们沿着新修的青石板路往村子里去,看到村中废弃老祠堂已改造成村史馆,几位老人,蹲在村史馆院子里的5G信号箱下,边晒春阳,边用草编着蚱蜢。

我们来到村里,走访了多户贫困户。在夫妻双智障又多子女的那户人家里,待了挺长时间,想办法帮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老高注重扶心扶志,他跟那家上高中的一个孩子交流了很长时间,让他看微信群里发的一个贫困生35岁成为高校博导的故事,他告诉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真正帮到家里。”孩子连连点头。

老高带着我们,还参观了村里的花椒种植园和经济果木园,新栽的果木花香清扬。这些经济作物有收成后,都会成为村子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知不觉间,到了下午返程的时间。因为同学群中老师多,老高想请我们给村里的小学和初中的孩子补补课。于是有人领了作文课任务,有人领了化学课任务,有人领了生理卫生课任务。有位经商有成的同学表示,下次来了,要带个小项目。

老高和他的同事把我们送到村口,说:“过段时间你们再来看,新种的迷迭香该抽条生出青枝绿叶来了。”

车开了,鸣笛惊飞满枝山雀。车窗外,山樱花瓣扑簌簌落进溪流,载着碎玉般的花瓣往山外去。我忽然懂得,所谓乡村振兴,是把希望的根须深深扎进冻土,等待某个惊蛰时分,破土而生满目新绿。

车越走越远了,老高和他同事的身影渐渐隐入渐浓的夜雾,变成山梁上正返青的春天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