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兼具节气与深厚文化内涵的重要传统节日。在浩瀚古籍中,佛山名士留下诸多清明诗作。今天,我们从明代两位佛山进士的诗句里,能看到彼时佛山人登山赏景、郊野漫步、好友相聚的热闹踏青场景,领略独特的岭南清明文化,一窥五百年前佛山春日盛景。

春光正好,万人空巷游春去

顺德北滘人苏葵,字伯诚,别号虚斋,是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的进士。他在《吹剑集》卷三的《清明日和韵》诗中,将清明节大家踏青的热闹画面写得活灵活现。

诗中写道:“新烟煮酩昼冥濛,原上游人几处同。罗袂软拖芳草碧,玉颜深压小桃红。秋千架上钗斜燕,车马桥头袜步虹。傍柳随花付年少,自将诗句领春风。”

诗句开头就将清明时节佛山独特的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烟火袅袅升腾,新煮的酒香气四溢,原野上,到处都是踏青的游人。身着罗衣的女子漫步在原野间,还有些姑娘在荡秋千,桥头上车水马龙,人们或是乘车出行,或是结伴步行,往来穿梭;年轻人追逐着柳色,在春日里尽情释放活力。

祭扫、出游,都是清明大事

南海明代进士吴琏,写了一首《祭墓见乞者可笑因成一绝》。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去扫墓,但也从侧面让我们知道了清明节的氛围。

诗里说:“手展坟东眼转西,风中沉醉雨中迷。清明节过墦间静,东郭杖藜归未归。”诗句描绘出人们在祭扫先人坟墓时的情景:他们或在轻柔的风中沉醉于对先人的追思,或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思绪万千、感慨丛生。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清明这天,祭扫与出游都是佛山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祭扫,是对先人的缅怀与追思,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传承;出游,则是对春日的热爱与拥抱,展现着对生活的热情与向往。

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诗词,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五百年前佛山人过清明节时踏春的绝美风景。时至今日,这些传统习俗依然在佛山大地生根发芽、蓬勃发展,延续着千年不变的文化脉络。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束维

配图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