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召开专场新闻发布会,细说最近太原市的建设和各方面的改变。

深入实施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对谋划实施的工程坚持项目化管理,加快市政道路雨污水混接节点改造工程、西山地表水厂供水工程等续建工程建设,推进迎泽西大街(春居路—晋祠路)、新建路(北沙河南沿岸—迎泽大街)维修改造等一批新建工程按要求全面开工,确保省市重点工作重点工程落地见效。

全面摸清摸实道路、桥梁、管网、照明等市政设施底数,建档立卡。精细制定养护计划和标准,继续布局建设养护保障基地,对管辖设施开展针对性养护,对无主设施开展兜底保障,全力保障市政设施稳定安全运行。对新、改、扩建市政工程加强备案管理,提前介入,全程参与,逐步提高设施运行质效。

持续整顿占道经营、户外广告、违章掘路等乱象,强化门头牌匾高空作业管理,推动形成良好城市环境。在人流密集区域补点新建改造公厕20座。深入开展市容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构建前端分类、中端转运、末端处置的闭环管理体系。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提升建筑垃圾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平。实施交通堵点整治工作,推进停车立法和专项规划编制,聚焦“三圈”开展综合治理,新增1万个以上公共停车位,努力缓解“停车难”问题。

持续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确保PM10稳定达标。坚持源头控尘、线上管尘、面上降尘,按照“六个百分百”要求分类分级管控工地,加大频次开展道路机扫洗尘、湿扫吸尘、喷雾降尘,常态严查不按规定和规范的渣土运输行为。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运用好“车转人巡、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走航监测”等手段,优化提升工地扬尘、智慧环卫等平台的精准监管效能,常态检查,动态建账,实施精准管控。狠抓责任落实,强化部门联动、条块协作,提升整治力度,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可量化、可评价的考核体系,以督压责推动落实。

坚决打赢“一泓清水入黄河”攻坚战,做到时间不断、空间占满,坚决按期完工。有效降低汛期溢流污染,坚持边排查、边整治,继续实施雨污分流和混接点改造,对混流错接管道和违规排水行为,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对胜利街、晋阳街等具备改造条件的区域性雨水泵站配建调蓄池,最大限度缓解初期雨水带来的面源污染;加快推进黑驼沟缓洪池和化工排洪渠改线工程,推动移动排涝项目落地见效。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加快推进回供九河、机场三期项目,适时启动回供汾河三期生态补水工程,继续推进景观补水、城市杂用、农业灌溉、企业回供,持续提高再生水回用率。

启动实施呼延水厂三期(一阶段)工程,继续推动西山地表水厂供水工程,通水运行大盂、上原2个地表水厂,全力推进军民融合区、马庄等加压站建设,配合道路建设、雨污分流改造等市政工程敷设供水管线。持续推进老旧管网、超期服役水表和“一户一表”更新改造,继续开展地下水压采,加强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推动城市节水降损。

全面推动瓶装液化石油气标准站规范运营。持续开展燃气管道“带病运行”、农村“煤改气”项目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改造老旧管道、庭院管网、户内立管,更换超期民用燃气表。

热源保障方面,推进实施太古集中降温能源站、中北能源岛、杨家峪热源厂等项目,大力推动国能太一热电联产配套长输管线工程和大盂产业新城“三采一注”地热能供暖工程,启动实施清徐能源岛跨季节储热项目,探索利用缓洪池跨季节蓄热。集中供热改造方面,按照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原则,对热网覆盖范围内的区域供热小区分批实施改造。“冬病夏治”方面,全面开展源、网、站隐患排查整治,系统维修养护设施设备,完成29公里管网的新建改造。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