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洛城·艾在汝阳!汝阳举办“汝阳甪里艾”科研成果推介及产业发展交流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0:43:00
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黄红立 通讯员 吴会菊
“采艾以为药”“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当古老的诗经遇上悠悠艾草香,一场跨越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在美丽的汝阳延续。

4月12日,2025年“花开洛城·艾在汝阳”暨汝阳甪里艾科研成果推介及产业发展交流会在汝阳青创中心举办,来自国家、省市中医药、中药材行业的领导、专家共同研讨汝阳甪里艾的科研成果,为汝阳打造“山水宜居、艾灸康养”旅游新城,建成全省、全国知名的艾灸康养基地、艾草产学用培训基地助力。

汝阳县委副书记耿笑致辞
汝阳县是河南省道地药材基地,汝阳甪里艾是全国唯一的甪里甜艾、富硒艾,有着两千余年的使用历史,被誉为国内四大知名艾草之一。西汉初年,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周术隐居于此,用商山、大虎岭一带的艾草为百姓疗疾治病,汉惠帝刘盈感念其德,赐名“甪里艾”。
汝阳甪里艾质柔软,气清香,味微苦,回味微甘。科研成果显示:其主要成分桉油精、锌、硒、铜等含量最优,药用成分桉油精含量高于国家药典标准3倍以上。艾叶中维生素A、B1、B2、C及多种矿物质及抗癌叶绿素等含量最丰富,温阳不燥,祛寒补阳,通畅百脉,是天然的碱性植物,能改善酸性病毒体质,强化免疫能力。

省农业农村厅经作站党总支书记、河南省中药材评审专家陈彦亮致辞
近年,汝阳围绕洛阳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发展新材料、康养文旅、杜康白酒三大主导产业,建设活力、美丽、幸福汝阳,对标“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依托汝阳天然艾草资源,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实施“艾草+大健康+旅游+文化”产业融合模式,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龙艾小镇”“艾草文化主题公园”,激活艾草产业链,将种植基地升级为集采摘、制艾体验、艾灸理疗于一体的康养综合体,串起生态、经济、文化三条价值链,打造艾草与大健康结合的现代康养新模式。

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徐廷生发布研究成果
河南科技大学科研团队从2017年至今研究表明:汝阳甪里艾具有高蛋白、低樟脑含量,兼具药效与安全性;桉油精、龙脑等活性成分丰富,抗氧化能力突出。

目前,汝阳甪里艾是国家地理标识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开发了艾草精油、艾灸条、艾灸贴、面膜、艾草枕头、灸具等300余种产品,艾加工产品在全国设有27家省级分公司,自营店29家,加盟康养馆800余家,神灸馆1000余家,除澳门、台湾外,汝阳甪里艾加工产品已走向全国各地,艾产业年综合产值50亿元。

“牡丹是洛阳的'面子',艾草是汝阳的'里子'。”活动中,汝阳县委副书记耿笑说,汝阳甪里艾不仅是一株草、一根绒,更是乡亲们增收的希望、乡村振兴的支柱,更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关文章
-
传媒观察 | 党报党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与创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七个着力”的要求,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党报党刊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指明了实践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长期以来,党报党刊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
-
甘肃省“银龄行动”省级示范项目启动
甘肃省“银龄行动”省级示范项目启动4月13日,由省民政厅、省老龄办主办的“陇上可名 银龄助名”甘肃省“银龄行动”省级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敦煌举行。此次活动旨在促进我省“银龄行动”与地名文化互融互促、提能升级,鼓励广大老年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贡献银发力量。 启动仪式上,发布了《致全省老年志愿者和
-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本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两个文明”都要搞好、“两个结合”是最大法宝、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等12个方面,以严谨的思想脉络、开阔的史论视阈、丰富的实践案例、鲜活的话语表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研究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
他用5年探访中国工厂:一群小人物,把国货做到世界第一
近日的“关税”风波再次引发了全球对中国制造业的关注。据世界银行和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超过美国,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此外,中国还是唯一覆盖全球600多个产业链种类的国家,其中40%的产业链规模居全球首位。山东大型纺织厂缝制车间里的女工这背后除了高大上的流水线和无尘
-
张继焦:专家解读贵州屯堡文化形成始末
群山之中,孤峰一蒂的安顺市平坝区天台山,山巅的伍龙寺是一组奇巧壮观的明清建筑群,被古建筑专家称为“石头建筑的典范”(邱高顺 摄)贵州屯堡文化作为多元治边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存在,是明朝统一和治理西南地区的历史产物。通过对贵州屯堡文化结构功能变迁的梳理,认识贵州屯堡文化在中国大一统国家发展过程中,所承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