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举行2025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上获悉,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加大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服务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截至3月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2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1%。

科技金融方面,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领域科技金融服务效果评估方案,强化对各类金融机构的激励引导。打造中关村科技金融服务品牌,举办“中关村科技金融大讲堂”“中关村科技金融汇”“中关村科技金融沙龙”等活动,为“科技—产业—金融”积极营造良好互动氛围,创造互动条件。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相关领域信贷支持。

截至3月末,累计支持银行投放符合再贷款支持条件的贷款597亿元,带动了科技型企业贷款较快增长。截至3月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2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1%。

绿色金融方面,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持续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京绿融”“京绿通”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撬动作用,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1季度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2.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00.3亿元。继续用好绿色债券,为辖内绿色行业相关企业提供更多绿色资金来源,截至一季度末,全市非金融企业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超8900亿元,年内累计发行241.2亿元,规模居全国前列。此外,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还在稳步推进辖内转型金融标准研究、环境信息披露、碳核算等绿色金融的特色基础性工作。

普惠金融方面,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持续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一季度通过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推动银行走访企业8000余次,覆盖企业5700户。因地制宜做好首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围绕现代物流、合成生物、现代种业、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此外,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指导辖内银行提升服务“温度”,用心用情做好对创新创业、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金融服务工作。截至3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涉农贷款余额6083亿元,同比增长9.8%;创业担保贷款余额126亿元,同比增长71%。

养老金融方面,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联合相关部门召开全市养老金融工作推进会,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老年人群体、“银发经济”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支持力度。目前,北京地区银行网点适老化改造完成率近99%。同时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首都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及消费场景的信贷支持。3月末,全市文化产业贷款余额2013亿元,同比增长12.3%;旅游产业贷款余额达到3080亿元,环比再创新高。

数字金融方面,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推动北京中关村银行、北京银行率先接入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应用资金流信息发放全国首笔专属产品信用贷款,截至目前,北京地区共有2家法人银行、16家全国性银行应用资金流平台开展信贷业务,拓展了新能源、科技创新、绿色制造等多个业务场景,有效弥补了传统审贷手段无法有效识别企业运营情况的短板,显著提升信用贷款投放能力,累计支持贷款24.8亿元。

此外,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还大力支持北京市融信平台建设,重点在政务信息共享、业务场景拓展、政策精准推送等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促进融信平台提升对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服务能力。

支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方面,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积极推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各银行已累计向30家上市公司或其主要股东发放贷款142亿元。

同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增强不同领域政策举措之间的统筹和联动,近期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会同市委金融办、北京金融监管局、北京证监局联合制定了统筹做好首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工作方案,与前期出台的各子领域专项政策文件一起,共同构成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1+N”完整政策框架。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