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苍鹭滇池育雏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21:49:00
新华社昆明4月1日电 特写:苍鹭滇池育雏记
新华社记者胡了然
在滇池南岸一棵水杉顶端,一对“苍鹭夫妇”守护着巢中的鸟蛋。正午时分,气温升至20多摄氏度,雌鹭不时用喙轻轻翻动蛋体,确保均匀受热;雄鹭则警惕地环顾四周,在确保环境安全后飞向湿地浅滩觅食。
突然间,一道裂缝划破鸟蛋,一只幼鸟慢慢破壳而出。羽翼未丰的它试探着展开翅膀,发出细弱的“唧唧”声。
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记者走进春日里的滇池南岸,看到候鸟繁衍的生动画面正在这里上演。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的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丰富,优越的湿地生态环境为苍鹭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它们在此栖息、筑巢、繁衍后代,湿地中的水杉等植物枝干为其提供天然筑巢材料。
每年二三月,苍鹭进入繁殖季。首枚卵产出后,雌雄亲鸟便轮流守巢,共同孵化。大约4周之后,雏鸟陆续破壳,每窝通常孵化3至5只。作为晚成鸟,新生雏鸟体形娇弱、绒羽稀疏、御寒能力较弱,需依赖亲鸟抱暖、喂养才能存活。
“这几年,在滇池湿地繁衍栖息的苍鹭数量明显增加。经过保护治理,滇池水质明显好转。滇池里小型鱼类数量不少,可以给苍鹭提供充足的食物。”西南林业大学植物学和生态学博士岳亮亮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之后,自然植被变多了,环境变得更加适合鹭类筑巢栖息。
春日里,苍鹭幼雏的茁壮成长是滇池沿岸湿地保护成果的鲜活印记。“我们在滇池畔设立了鸟类保育区,设置了警示牌,禁止游客打扰鸟类栖息,还在环滇池一圈建设了闭环的生态带。”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工程师曹光秀说。
目前,滇池环湖生态带的面积达6.29万亩,其中包括4.57万亩湖滨湿地,有效发挥了修复生态系统的作用,使得滇池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苍鹭的选择,就是对生态环境的“投票”。(完)
相关文章
-
云南嵩明:“新农人”探索新模式 生菜产业铺就共富路
在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有一位“新农人”,名叫蒲长文,扎根农业一线20余年,带领乡亲们种出高品质生菜,打响嵩明生菜的“绿色招牌”。目前,在蒲长文带动下,嵩明县生菜种植面积1万多亩,每年输出生菜2万吨。当地通过“一户带十户、十户带全村”的模式,形成蔬菜产业链,打造特色品牌,让生菜的“绿叶子”成为带动农民增
-
呼和浩特市三部门联合下发通告
为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保护,及时制止和严厉打击违法破坏森林草原湿地行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近日,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和呼和浩特铁路运输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草原湿地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在严禁非法开垦占用破坏林地方面,《通告》指
-
特写:苍鹭滇池育雏记
新华社昆明4月1日电 特写:苍鹭滇池育雏记新华社记者胡了然在滇池南岸一棵水杉顶端,一对“苍鹭夫妇”守护着巢中的鸟蛋。正午时分,气温升至20多摄氏度,雌鹭不时用喙轻轻翻动蛋体,确保均匀受热;雄鹭则警惕地环顾四周,在确保环境安全后飞向湿地浅滩觅食。突然间,一道裂缝划破鸟蛋,一只幼鸟慢慢破壳而出。羽翼未丰
-
10多万张影像、900多种鸟 “追”鸟人镜头里的30年鸟类家园变迁
三十年里,他用十多万张影像定格了大量珍稀鸟类。在他的镜头里,记录下鸟类数量种类的变化,也见证了鸟类栖息家园的变迁, 一起从摄影师镜头里看鸟类家园变迁。张吉安,是湖南郴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主席,他也是一位“摄鸟达人”,20世纪90年代,他用相机首次捕捉到黄腹角雉求偶舞蹈的瞬间,从此就踏上专业拍鸟之路。
-
早安春城丨最高380元/公斤!昆明市场“菌中之王”登场
各位春卷早上好...一起来看重点新闻【最高卖380元/公斤!昆明市场野生羊肚菌上市】近日,素有“菌中之王”美誉的野生羊肚菌正式登场,每公斤360—380元的价格吸引众多食客关注。【昆明晋宁区将新添一所职业学校!】3月27日,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昆明市晋宁区正和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批前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