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4月2日讯(记者 陈盛钟)4月1日,莆籍革命伉俪薛介民姚明珠之子、著名科学家薛人望,携妻子、著名旅美台湾作家李黎再次回到家乡仙游,到山区入户看望困境学子,发放助学金,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弘扬英烈精神,传递爱心,为家乡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当天,薛人望和李黎分别前往园庄镇、郊尾镇、钟山镇,共为40名困难学子每人发放5000元助学金。他们走访困难学子家庭,了解其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收入来源等,询问他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一一记录下来,鼓励学子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学有所成。“我要把这份爱心转化为动力,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位有出息的人,接过爱心接力棒,回报社会。”受助学生黄蓉说。

薛人望表示,希望通过爱心助学活动,助力家乡孩子自强不息、砥砺成才,继承父母遗志,传承英烈精神,让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李黎说,此次在仙游回访,看到家乡困难学子家庭具体情况,更坚定了持续奉献爱心的决心。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学习,将来学有所成,做对社会有用人才。

薛介民于1916年出生于仙游枫亭,曾在福建省立医学院学习,1938年4月投笔从戎,考入空军官校第12期特班,1948年冬入台,曾任国民党空军总部督查室中校安全官。姚明珠1919年出生于莆田,毕业于福建省立医学院,1940年参加“青年抗日读书会”。薛介民和姚明珠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1946年结婚,1948年随夫迁台,在台北市开设育德诊所。

这对革命伉俪不仅是相濡以沫的夫妻,更是肝胆相照的战友。表面上,薛介民是国民党空军飞行员,抗日救国,姚明珠是妇产科医生,救死扶伤,但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在解放战争中,两人成功策反了国民党空军飞行员,促使其驾机起义。国民党败退台湾前夕,他们接受秘密任务,全家潜伏在台湾,从事革命活动。1958年,他们因为叛徒出卖,身份暴露被捕,经历长达4年多的非人折磨,始终坚贞不屈、初心未改,于1963年1月在台北被台湾国民党当局枪杀。2013年,两人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灵盒被迎进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放。

薛、姚夫妇育有三个子女,分别取名“人望”“人星”“人华”,取“希望红星照耀中华之意”。在英勇就义前,他们将子女托孤给莆籍乡亲张元凯夫妇照顾。在最后的绝笔中,薛介民写下“木兰溪水长久在流,白鸽岭高壮地站立,乡亲至爱之恩永不能忘”,诠释了生死相依的真情,无怨无悔的奉献,无私无畏的人间大爱。姚明珠则在给家人的留言中写道:“我宁愿跟真理做个小鬼,而不愿跟虚伪携手做个安琪儿。”

历经艰苦磨难,薛人望兄妹在恩人乡亲的悉心关爱下成长。他们身在海外,心怀故乡,用爱心回报家乡。2015年,薛人望、李黎在家乡成立“姚薛烈士纪念基金”,通过仙游县教育局、曾德梅爱心助学活动联合会,每年捐赠16.5万元为55名家境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3000元。今年“姚薛烈士助学金”已达成10年任务,共捐款165万元。

2023年,薛人望、李黎在仙游“姚薛烈士助学金”基础上,再次捐款100万元,帮助更多困难学子。这笔助学金分为5年发放,每年给40名学子每人发放5000元。此次助学是第三年发放该笔助学金。截至目前,两人捐款数额达225.5万元,累计帮扶困难学子670人次。

仙游县曾德梅助学联合会会长郑丽仙表示,薛介民、姚明珠革命伉俪是为祖国、为理想付出一切直至生命的革命者,他们为国为民的人间大爱和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令后人敬仰。作为英烈的后代,薛人望和李黎夫妇继承父母遗志、赓续大爱精神,把炽热的家国情怀、激昂的浩然正气化为心系桑梓、润泽故土的善行义举,激励孩子们奋发图强,同样令人感动。

来源:福建日报客户端